4月30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沿著供電線路流向千家萬戶和工礦企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天上午9時,廣西電網調度中心正式下達允許并網發電指令,大藤峽工程8號機組運行指示燈亮起,水輪發電機組運轉產生電流,集控大屏顯示機組由空載態變為發電態,標志著大藤峽水利樞紐開始發揮發電效益。機電技術負責人介紹說,機組72小時試運行期間,機組擺度、軸承溫度、機械振動等性能指標均滿足或優于設計要求,以機架垂直振動為例,擺度不超過0.04毫米,比頭發絲直徑還細,運行非常平穩,達到國家優良標準。
珠江是我國徑流量第二大河,被譽為水能資源“富礦”。在國務院批復的《紅水河綜合利用規劃》中,大藤峽水利樞紐被確定為10個水電梯級開發的最后一級,位于珠江流域西江干流黔江河段,控制著西江流域面積的56.4%和西江水資源量的56%。因調節性能好、發電能力強、電能質量高、社會效益大等突出特點,歷來備受關注。
與紅水河其他9個梯級電站相比,大藤峽水利樞紐作為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志性工程,集防洪、航運、發電、補水壓咸、灌溉等綜合功能于一體,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和水資源配置骨干工程,為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重要水安全屏障。
大藤峽水電站總裝機1600兆瓦,機組全部投入運行后將成為廣西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主力電站,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60.55億千瓦時,同比火電每年節約標準煤約22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40余萬噸,將助力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大藤峽工程發電廠房分左右岸兩期建設,其中左岸廠房布置3臺機組,右岸廠房布置5臺機組,均配備國內最大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200兆瓦,推力負荷3800噸,技術指標位居國內同類型機組首位。水輪機核心部件由中國自主研發,轉輪直徑10.4米,高7.5米,發電機定子鐵芯外徑17.2米,轉子最大直徑16.4米。機組尺寸巨大,技術復雜,設計、制造、安裝難度極高。
2020年春節期間,大藤峽工程不停工,工程建設者24小時不間斷施工,確保了關鍵節點和關鍵線路正常推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員流動、設備運輸等滯后,工程建設一度受到嚴重影響。
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挑戰,大藤峽公司緊緊圍繞首臺機組發電總目標,組織參建各方勠力同心,迎難而上,精心施工,嚴把關鍵節點和關鍵線路,協調解決設備制造、運輸、安裝難題,迅速復工復產,全力推進工程建設。浙富控股集團在水輪機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優化工藝流程,運用前沿技術,牢控質量關口,傾力打造精品工程。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集中優勢資源,配備技術精湛的行業專家和技師隊伍投入發電機研發、生產和協調安裝,圓度、鐵損等技術指標均優于國標要求。中國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千余名機電安裝建設者春節期間駐守工地,24小時不間斷施工,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機組設備安裝,充分挖掘總部后方力量,加強人力、設備資源保障,迅速全面復工復產,保證了各節點目標順利實現。
大藤峽公司始終把質量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成立質量管理委員會和安全生產委員會,建立權責清晰、獎罰分明的管理體系,制定130余項辦法規定,扎緊制度籠子,筑牢質量和安全根基。工程開工至今,未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首臺機組已評定單元工程3010個,合格率100%,優良率93.8%,已驗收分部工程7個,均評定為優良等級。
目前,大藤峽工程左岸其余2臺機組安裝正按計劃有序推進。其中,7號機組已完成總裝,即將進入無水調試階段,預計5月底具備發電條件;6號機組即將啟動水輪機轉輪吊裝,預計7月中旬具備發電條件,左岸3臺機組全部投產運行指日可待。
作者:陳楊 責編:張媛